茧(春卷)、大包子(大菜包,不是现代的包子)、荷叶饼、芙蓉饼、欢喜团(源自印度)、骆驼蹄(裹肉馅的重阳糕)、太学馒头(就是现代的包子)、灌浆(灌汤包子)、蟹黄(蟹黄包子)、蒸饼(现代的馒头,宋朝也叫炊饼、笼饼)、千层(千层饼)、月饼(宋朝的月饼没有馅儿)、毕罗(中亚食物)、春饼(野菜饼子)、韭饼(韭菜饼子)、诸色夹子(藕夹、茄夹等)、面夹儿(水煎包前身)、诸色角子(狭长形的包子)等,唯独没有花卷。【注4】
做太学馒头须用肉馅,王文茵自问眼下还没这个财力可以买得起豚肉供给这么多人食用。蒸饼虽然饱腹,却没啥味道,还要就着咸菜一起吃,于是改良版蒸饼——花卷就此诞生了。
花卷可以做成椒盐、麻酱、葱油等各种口味,但王文茵想试试五香的。先前调制的十三香味道太过浓郁霸道,用来拌馅、卤肉、烧烤比较合适,做面食还是相对清淡的五香粉比较适合。
从已经磨成细粉状的备用调料中取出桂皮、八角、花椒、丁香、茴香来,按比例调制成五香粉,加入适量的小麦粉、盐,葱花后用滚热的猪油爆香,调成油酥备用,接着便是和面、发面。【注6】
发面需要用到酵母,古代没有现成的酵母粉,只能用古老的土法发面。常用的发面方法有六种,分别是酒酵发面法、酸浆酵发面法、酵面发面法、对碱酵子发面法、酵汁发面法、和酸奶发酵法。【注5】
王文茵决定用相对便捷的酒酵发面法,权因其他几种发面方式都需要提前准备酵子,而酒酵发面只需将米酒和大米煮熟的汁液来和面,便可让面团发酵。【注5】
静缘庵没有米酒,王文茵从文家庄借来少许酒酿混合米汁做成酵子后加入小麦粉中,用温的山泉水将面粉搅成面絮,再揉成面团后放入木盆中盖上盖子松弛一刻钟。待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后擀成厚薄均匀的长方形面皮,随后在面皮表面涂上一层油酥,接着从一端向另一端卷起来,再用刀将长面卷切分成等量的面剂子。【注6】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抖音热书【douyinre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北宋女子创业记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