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够留在西秦县,李家村所有人都感到很高兴,终于不用再餐风露宿、艰辛跋涉了,他们一路从肃州老家走到西秦县,途中的艰辛非言语能道明。
西秦县不干旱,小溪、小河里的水量还挺丰富。老百姓只要有地,在地里种下种子,精心伺弄几月,便能收获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。
对初来乍到的李家村人而言,西秦县有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,这就是个好地方!
可激动欣喜过后,他们很快又陷入了更深的绝望。
赵县令仁慈,不仅同意让李家村人将户籍落在西秦县,还特意圈出一块地方,允他们在那里建造屋舍以居住。
可有地方建房又如何呢?这并不能解决李家村人目前的困境。
干旱两年加上这次举村逃荒,李家村大部分人都已经身无分文,更有一部分人连半粒粮食都不剩了。他们能走到这里,已经是忍饥挨饿,靠着毅力和运气一路坚持了。
如今就算有一块地可以建房,他们也没有银钱去买间建房子的材料。当然,这个问题并不算多严重,毕竟山上有树、有草、有石头,勤快些的人,一两天就能搭一个草棚子先住着。
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是如何填饱肚子。他们身上没有银钱,手中没有粮食,更没有能耕种的土地、种子和农具。
可即便是现在就开始耕种,等地里庄稼成熟的时候,他们估计也早就饿死了。
李村长一家为李家村最富裕的人户,如今也没剩多少余粮了。几代人积攒下来的积蓄,总共也只剩下百十来两银子。
西秦县良田十两银子一亩,一般的田地也要五两银一亩,就连荒地,也需二两银一亩。
李家村有一半人,把全部家当都倒腾出来,也只够买上一、二亩荒地。更有几户贫穷些的,一家子身上的铜板全搜刮出来,也买不上半亩荒地。
与农户而言,没有土地,就是没有根,没有生活的希望。他们唯一的出路,就是去县城里找活做,运气好,也需能糊口。
运气不好,要么一家子去地主家给人当长工、做佃户,要么…就是卖儿鬻女,换得几两碎银,再慢慢苟活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